第七十七章 转识得智,赴宴元夕-《烛行录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寒天皎皎玉轮孤,
    一转光分鉴重湖。
    阔步却来游幻海,
    十方沙界大毗卢。
    .....
    元夕之夜,临安城中较之以往更显热闹。
    本朝本就与前朝不同,里坊制名存实亡,宵禁之令也被废除,再加上又逢上元佳节,城中彩灯堆叠如山,花灯焰火,金碧相射,锦绣交辉。
    又有平日里就靠卖艺为生的女子戏优载歌载舞,引得万众围观。
    大街小巷、茶坊酒肆,锣鼓与鞭炮齐鸣,花灯共烛火一色,百里辉煌不绝。
    游人集于街道之上,歌舞百戏,鳞鳞相切,乐音喧杂。
    甚至有不少修行之辈也混迹其间,以奇术异能引得众人喝彩,与民同乐。
    更有绅董富户一掷千金,列灯通衢,其上剪写诗词、时寓讥笑等言语,戏弄行人;或绘画人物,或书藏头隐语,任人猜度。
    猜中者自有奖励奉上。
    是后世所谓“灯谜”的滥觞。
    又有舞龙舞狮、迎紫姑、祭门祭户等习俗,在正月十五之夜也都有所展现。
    而在西湖边以及苏公堤上,更是灯火点点,若高天银河下降,流转不休。
    却是妇女儿童手提花灯,趁夜出游西湖。
    ......
    西湖外湖中心位置,有一小岛耸然于此,其上有寺,寺外有三塔。
    若是晴日,立于塔上极目四眺,西湖风光便可尽数收于眼底,远方群山如屏,列翠在侧,乃是一桩不可多得的美景。
    然而在这元宵良辰之时,岛上却不见游人踪迹,湖心寺中亦无僧人身影,似与外界相隔,显得颇为清冷、诡异。
    而在岛外水域,一叶扁舟正悄无声息地向此处滑来,舟中有两人相对而坐,正是前来赴约的丁檠和光济。
    “地球的湖心寺,在明孝宗时被毁,后人以寺外三塔的北塔为基,建起了一座湖心亭。
    “而在百余年后,又有文人在此写下了一篇《湖心亭看雪》,是你我少时所学。”
    丁檠如数家珍。
    光济闻言睁开双眼,打量着面前小岛,若有所思道:
    “那位十全老人在西湖所书的‘虫二’之碑,似乎就立在此处?”
    “是。”丁檠肯定道。
    光济欣然一笑:
    “西湖风月无边景。这元夕之宴定于湖心寺中,倒也算一桩乐事。”
    哐当!
    一声轻响,无人操纵的船橹撞到了岸边,光济和丁檠下了船,向着湖心寺中行去。
    循着石板小径穿过疏密有间的林木,跨过三解脱门,二人进入寺院,来到了大雄宝殿之前。
    抬头四顾,却不见其他人的踪迹。
    丁檠不由讶异道:
    “此时已然入亥,按理说龙君他们应该到了才对,为何此处除你我之外再无他人?”
    光济环视一圈,盯着树梢间的一轮冷月若有所思:
    “或许是特意设下考验,试试来者成色。”
    丁檠随着其人目光看去,眉头一挑,笑道:
    “原来是这么回事,你来还是我来?”
    光济退后一步:
    “你来罢,若无必要,出家人就不出手了。”
    丁檠知道对方眼下正处在转识得智的紧要关头,于是点了点头,伸手在空中一抓,一朵金青二色的火焰凭空燃起,化作一枚丹丸被他弹向树梢间那轮圆月。
    “虽然月相无误,但亥时的月亮,可不该出现在天西啊!”
    月色盈盈,温柔如水。
    然而一团明光闯入,却是打破了这种静谧安然的氛围。
    金青二色的丹丸如流星一般射向“明月”,快要与其直接碰撞时却被一只从中探出的手轻轻握住。
    手掌一翻,丹丸在其中碎裂,化作流火垂落地面,宛如一架虹桥。
    一路延伸至丁檠和光济脚下。
    又有苍老淡雅的声音从圆月中传出:
    “可是赴元夕之宴者?请!”
    丁檠和光济相视一笑,踏上火焰虹桥。
    下一瞬便随着收缩的虹桥遁入了树梢寒月之中,寺中再无踪迹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