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4章 南北地产-《回到三国去修仙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凌云集团第一桶金得自盘龙山煤矿,而直到家靠的则是房地产。房地产最重要的是什么?肯定是土地。盛和绢纺与淮州市区仅一江之隔,东边就是著名的淮江铁桥。淮江铁桥现在已经不再通车,而变成了一个景点。往西三公里,则是新建的淮江大桥,交通十分便利。这个地方如果改建成高档住宅小区,绝对是个热点。

    事实上,就凭盛和绢纺目前的生产状况,不用凌威自己提出,政府就会动员他搬迁,因为这里的环保根本不过关。到时候,凌威便可以借此向政府提出条件,将盛和绢纺的用地性质由工业用地改为商住用地。凌威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,一方面可能是他手上还有其他地块没有消化完全,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合适的契机。

    如今,淮江大桥通车整整一年,淮州房价节节攀升,国家对环保也越来越重视,这个契机已经来临。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凌威自己却出了事,反而便宜了卫旋。

    不过,卫旋旗下虽然也有苍山地产,但却没有真正建好一处楼盘,独立开这块地皮,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如果让他放弃这次机会,他又颇多不甘。看来,只有设法寻找一个合作伙伴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卫旋转头问道:“朱总,公司原先有没有过搬迁计划?”

    朱万林想了想,说道:“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打算,不过凌威倒是在近江开区买了五百亩地。”又解释道:“近江开区是个工业区,离这里大约二十公里,有专业的污水处理厂,条件还不错。但是现在国家对土地控制得严,再想买大块的地已经不容易了。卫总如果想把公司迁过去,还要请政府出面,而且职工也不会太愿意。”

    卫旋奇怪道:“职工为什么不愿意?”

    朱万林笑道:“我们淮州有句老话,宁往南一尺,不向北一丈。”

    卫旋点头道:“只是将公司搬过去,并不是让他们把家搬过去,影响应该不大,就是土地问题有些麻烦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卫旋不得不佩服凌威的商业头脑,处处布局,环环紧扣,未雨绸缪,难怪能将凌云集团搞得风生水起。虽然其中免不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,依然不能抹杀凌威自身的能力。

    黄敬安在一旁听着,忽然说道:“卫总,土地的问题,其实可以考虑置换嘛。”

    卫旋听出他话里有话,不由“哦”了一声,说道:“看来,黄主任是想给在下指引一条明路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